一、生產計劃管理規范化的特征
生產計劃管理前瞻和準確性,生產管理規范化,計劃是前提。不論你是訂單式生產,還是預測式生產,事先都必須明確制訂周密的計劃、安排好均衡生產的進度。也不論你的企業是大是小,計劃周密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里要特別提醒做計劃的人,市場瞬息萬變、原材料價格波動不一,忽視了這一前提,計劃就失去了前瞻性,當然也不會有準確性。
做計劃的人還有一個錯誤常犯。那就是加工件計劃周密,可采標準件疏忽。總以為拿錢買的東西不用擔心生產不出來,結果往往導致生產受阻于標準件。這樣的計劃就不會有準確性。
生產計劃是有效地控制生產的前提條件。生產計劃工作和控制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可把它們稱為預備階段和行動階段。在預備階段,把預測轉變為點進度計劃,做好計劃的增補工作,把任務指派給加工中心,然后再安排任務的先后次序,并編出進度計劃。要檢查工作量的大小,以保證不超過生產能力能負擔的程度。在行動階段,通過派活把任務安排給車間工長或經營主管。在此之前的生產計劃工作是參謀部門的職能。在此之后,計劃部門繼續對生產計劃進行指導、監督和調整;工長和經營主管則是作為直線組織的主管人員,負責生產制造工作。生產制造期間無論是直線組織,還是參謀部門的人員都要做一些計劃的增補工作,把車間執行情況的反饋資料回輸給生產計劃部門。由于這個反饋允許在必要情況下可采取新的行動計劃,所以反債是生產控制活動中最重要的。應當注意,直線組織人員是直接實現公司目標的,而參謀人員則是直線人員的支助和顧問。為生產控制過程擬定生產計劃的工作就是這樣地反復進行著。
加工定貨計劃工作和總產量計劃是一個反復地不斷進行進行的過程。另外,還需要對惟一的、一次性的工程項目作好計劃工作。如果說,有某項重大的工程項目需要通過密切協作才能成功地完成的話,這就有必要運用工程項目的計劃工作方法。它們要求:
(1)明確和詳細說明所要進行的全部活動;
(2)擬出進行各項活動的順序;
(3)擬出各項活動所需的大體時間;
(4)計算預期完成的時間和日期。
工程項目的計劃工作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從最簡單的橫道圖解法直至極其復雜的使用計算機的計算方法,盡管這些方法有繁簡的不同,但它們都是未來用以協調和控制經營活動的計劃工。
生產計劃管理:加強生產計劃制度的實用性、準確性和應變性,在接到生產訂單時,應及時了解和評價客戶的工程要求與性能指標,如有特殊要求應及時與技術質安部溝通聯系,以取得技質部的支持,在確認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查看原材料是否備足,如原材料沒問題,則擬訂生產計劃知會車隊長安排車輛調度,跟進生產進程,處理異常問題,要是備料不足,必須及時知道采購部進貨,再下達生產計劃。
1 、樹立生產計劃。這里所說的生產計劃主要是指月計劃和日計劃。原則上,生產部門要以營銷部門的銷售計劃為基準來確定自己的生產計劃,否則在實行時就很可能會出現產銷脫節的問題——要么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出貨,要么是能出貨的產品卻沒有生產,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都會給企業帶來浪費。當然,由于市場本身瞬息萬變,所以營銷部門有時也無法確定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銷售計劃。這時,生產部門就要根據以往的出貨及當前的庫存情況去安排計劃。最后還要記住,生產計劃做出來后一定要傳達給采購部門以及營銷部門。
2 、把握材料的供給情況。雖然說材料的供給是采購部門的職責,但生產部門有必要隨時把握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的庫存數量,目的是在材料發生短缺前能及時調整生產并通報營銷部門,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不足所帶來的損失。
3 、把握生產進度。為了完成事先制訂的生產計劃,生產管理者必須不斷地確認生產的實際進度。起碼要每天一次將生產實績與計劃作比較,以便及時發現差距并樹立有效的補救措施。
當然,生產管理的業務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生產的規模以及它在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權變。但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管理業務應該是相對穩定的。作為生產管理人員,他面對的事務很多,如果對自身業務不夠明白,那么就很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尷尬局面。
4 、把握產品的品質狀況。衡量產品品質的指標一般有兩個:過程不良率及出貨檢查不良率。把握品質不僅僅要求生產管理者去了解關于不良的數據,而且更要對品質問題進行持續有效的改善和追蹤。
5 、按計劃出貨。按照營銷部門的出貨計劃安排出貨,如果庫存不足,應提前與營銷部門聯系以確定解決方法。
6 、對從業人員的管理。和單純技術工作不同的是,生產管理者要對自己屬下的廣大從業人員負責,包括把握他們的工作、健康、安全及思想狀況。對人員的管理能力是生產管理者業務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7 、職務教育。要對屬下的各級人員實施持續的職務教育,目的在于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時還可以預防某些問題的再發生。為了做到這一點,生產管理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因為他不可能完全聘請外部講師來完成他的教育計劃。
所謂標準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準(或稱標準書)。制定標準,而后依標準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準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準即認為已完成標準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準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標準化在國內許多企業有體系、制度、意識上的障礙,但必須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才能真正讓'中國制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目視管理實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現場管理水平。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辦公室,目視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領會其要點及水準的基礎上,大量使用目視管理將會給企業內部管理帶來巨大的好處。
所謂目視管理,就是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目視管理有三個要點:
1、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
2、能迅速判斷,精度高;
3、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是通過'五感'(視覺、嗅覺、聽覺、觸摸、味覺)來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視覺'。據統計,人的行動的60%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強調各種管理狀態、管理方法清楚明了,達到'一目了然',從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讓員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執行各項工作,這將會給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了然地表現,主要是對于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并實施應對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種高效而又輕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應用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一種管理上的大解。
上一篇:生產計劃管理部門職能淺析
下一篇:生產計劃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