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大的危機,來自于干部
發布時間:2021-12-10 瀏覽: 次
-
責任體現一種承諾。是對公司價值觀的堅守與承諾,體現對客戶價值、員工發展、股東回報的承諾;
-
責任體現一種敬畏。是對守法經營與市場規則有敬畏感,對組織制度與規則有敬畏感,對履行崗位職責有敬畏感;
-
責任體現一種擔當。所謂擔當就是敢于拍板決策,能夠抓住發展機遇的擔當、自我變革的擔當、自我超越的擔當,是用心做事,精進之心做事;
-
責任體現一種完善。是對錯誤的反省,對自我的反省,人不斷完善自己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
責任體現一種貢獻。責任最終體現在組織目標的實現上,體現在為組織貢獻價值,體現為組織創造績效;
-
責任體現一種心理契約。從更高層面看責任,責任是組織的心理契約,是忠誠于組織、使組織放心的一種契約。
同時,責任作為一種管理體系來講,是責、權、利、能四位一體。
1、對組織價值觀(包括組織目標)不遵守、不承諾、不踐行;
4、不能直面矛盾和問題,或者粉飾問題,避開矛盾和問題,尤其不敢直面自己行為帶來的問題;
5、遇到分歧和不利于組織發展的不良言行,不能旗幟鮮明表達觀點,和稀泥當老好人;
6、對顧客和合作伙伴夸海口承諾,不以客戶為中心,欺騙客戶、忽悠客戶;
03
能力建設:迎接全新挑戰與機遇
卓越的組織是由一批志同道合,具有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人組成;是由心懷責任、敢于擔當的人組成。卓越的組織需要卓越的能力和互補性的干部團隊,在目前這樣一個變化的錯綜復雜的時代,我們的中高層干部具有什么樣的能力?
中高層干部承擔著經營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敏銳地洞察到商業機遇、發展機會,尤其是在結構化轉型時期,干部對市場的洞察能力、對客戶需求的洞察能力、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能力,是一個領導干部尤為重要的能力,也是企業中高層干部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決斷能力是一個干部責任感的體現,是該拍板時能夠拍板。干部除了對客觀環境能夠深刻洞察外,在關鍵時刻要敢于拍板。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我們干部就變得唯唯諾諾,不像創業時期那樣有決斷能力。今天,外部環境變化太快,干部如果不能抓住機遇,提高決策能力,機會就稍縱即逝。
在質變時代,在價值網和大數據的時代,企業恰恰是要靠價值觀來重塑企業的使命感,用共同的價值理念、共同的理想愿景來凝集組織的力量。國外叫愿景影響力,華為叫文化影響力。
任正非在一篇文章里說,“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高級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微光,帶著你的隊伍前進;就象希臘神話中的丹科一樣把心拿出來燃燒,照亮后人前進的道路一樣,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我們的高級干部就越要發出生命的微光,發揮主觀能動性,鼓舞起隊伍必勝信心,引領隊伍走向勝利。”
華為在干部管理綱要里面,第一條就是干部是文化的繼承者和文化的影響者。
我認為,我們很多企業的干部沒有成為文化的影響者和文化的率先垂范者。一個企業思想權和文化權是企業最大的管理權。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的企業就需要重塑愿景影響力,需要有精神領袖進行思想的傳遞。才不至于在這樣的迷茫時期迷失方向,才能在混沌時期找到企業發展的道路。
干部要用心來燃燒,每個干部的心都燃燒起來,這個企業一定是充滿激情的,一定是正能量壓倒負能量。
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基于客戶價值跨越產業邊界、跨越企業邊界去思考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互聯網時代,企業和外部之間是開放的能量交換場,企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之間也是相互交叉的、相互交集的系統,企業的資金流、物流、金融流、人才流、信息流,都是融為一體。這樣開放的有機的生態圈里,要求我們的干部要能夠跳出原專業領域、產業領域以及企業的局限,既要有跨界思維又要有跨界能力。
互聯網時代,對手可能瞬間變成朋友,朋友也有可能變成對手。未來企業之間不會僅僅是你死我活的競爭,而是走向合作、妥協和相互依存,在既競爭又合作中實現多贏,并共同維護競爭秩序。這要求企業干部既要有競爭意識又要有合作意識。
現在中國企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干部的團隊領導能力都沒問題了,帶著自己的團隊,管好一塊自留地,在自己的一塊業務領域里當個老大沒問題了,但要進行跨部門合作,想要把各個“諸侯”捏合在一起干點更大的事時,就誰也不服誰,就捏合不了,這就是跨部門合作能力不夠。
企業是內在協同體系,協同產生價值。互聯網時代,組織作為網狀系統,很多工作都是項目式,總部是平臺系統,為一線打仗提供支持服務,各個業務部門自動自發協同。這尤其需要干部具備跨部門、跨職能的合作能力,具有高度協同意識。
企業越是在面臨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時,越是要回歸企業本位、堅守價值立場和價值底線,堅守內心道德訴求,且要做到言行一致。越是需要關系透明,要求干部與客戶、顧客、內部員工等價值鏈上的各個相關者建立透明的關系,把機制制度放在陽光下,在組織內部營造透明決策、民主決策的氛圍,以激發組織內在活力,并能把握住節奏。
干部占據巨大的資源,干部失控組織就失控,干部發瘋組織就發瘋。
這要求管理干部,一方面具有“灰度”駕馭能力,在黑白之間,在混沌中找到方向,在黑白之間找到平衡點,駕馭內外矛盾關系;另一方面具有道德力量,有道德的修養,是依靠道德的進行自我約束、施行陽光政策,而不是依靠潛規則。干部要能夠掌控自我,實現自我管理。
因此,在新的管理環境下,真實領導也意味著在駕馭復雜要素時既包容、妥協、平衡又能總體掌控的一種能力素質。
中國企業越來越走向國際化,如何應對多元化和國際化也是一個重要命題。企業如何能把各種信仰的人集聚在組織之下,如何去與合作和共事的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融合,這也是全新的挑戰。張瑞敏說要把全世界人才作為海爾的人力資源部,全世界人才為我所用,要做到這一點,對領導干部跨文化的溝通能力、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更是提出了全新要求。
組織最大的財富是干部隊伍,干部隊伍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組織正確路線確定以后,干部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而干部的管理最終得回歸:使命、責任和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