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對于質量管理的理解,大多數企業并不是將質量當成一種競爭手段,而是當作一種必須應付的差事,對質量檢查、審核、整改等工作持一種應付的心態,對查出的問題改一下,其他該是啥樣還啥樣,不可能從系統化的角度來舉一反三地進行改進。
質量管理要從根本上改變由于“變通”導致質量管理體系兩張皮的現象,就要大力弘揚和實行“質量管理型”的運營管理形態。把質量管理作為公司最高管理層的領導核心,各部門都以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來開展研發、生產、營銷活動。
質量標準源于顧客的需求,企業生產產品的目的是滿足顧客的需求,所以對顧客的要求必須明確、清楚地表述出來,以此來指導生產和質量控制。細節化、標準化、操作文件化要求的貫徹執行是保證質量的重要體現。一切質量管理活動都是在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下規范地進行,各相關部門的管理也都是在體系要求的約束下開展工作,在質量管理中根本就沒有“變通”這個字眼。
這樣,就可以慢慢建立起重視質量管理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一旦深入人心,企業的產品實現過程就會呈現加速成長趨勢,產品質量保證會自然而然的實現,做什么產品成什么產品,企業發展壯大不是夢。但是,毀掉這種文化需要的僅是少量的“變通”事件,就拿帶薪休假制度來說,按照原本的意思,就是規定的年休假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休假視同上班。但有些企業的老板打小算盤,休假就扣工資,這不僅損害了廣大員工的利益,還違反國家的政策法規,看似給公司節約了一點錢,實質是給員工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從質量管理的角度來講,就是企業領導有規不循,從而挫傷員工的積極性,一旦產生這種意識,就會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工作質量會傳遞到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最終使得企業受損。
質量過程控制不合理,對于發生的質量問題不重視,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遇到影響產品質量問題時,不及時分析原因,而是采用所謂“變通”的方法,質量管理如果不制止這種行為,極易出現質量問題。
看似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但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控制措施,結果導致第二次、第三次質量事故發生的風險概率會成倍增加。
同樣的質量問題,幾乎是無限次地循環發生。我們在對顧客投訴的整改報告中時常這樣回復“加強過程管制、要求作業員工自檢、標準化管理、嚴格按標準作業、再培訓、強化員工質量意識等等”,一次、兩次、五次、十次……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麻木了,不是嗎?
員工的意識并沒有將“管理的系統方法、過程方法”等八項質量管理原則體現在具體工作中。所以,從質量管理的內部審核和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的外部審核中,經常會發現類似問題的發生。質量管理年年搞,問題并不減少,產品質量水平也未見飛躍。
質量管理要堅持原則,堅持到底,要敢于對“變通”說不,在質量面前沒有例外特權,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求得生存、發展、壯大。
上一篇:供應商質量管理,帶你吃透經驗!
下一篇:質量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