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質量管理人員的層次來探討這個問題。處于最底層的質量管理人員也就是一般的品控人員(員級員工)只是在現場監督生產有沒有按照標準要求生產,產品有沒有達到公司現有的標準,他們是干著最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如果產品沒有達到標準他們要和生產溝通協調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要上報。按照鉆石灰塵的觀點這個層次的質量管理人員不需要了解工藝或者不必對生產工藝了解的很深。稍高層次的質量管理人員(主管級)要涉及到生產工藝的制定和評審工作,比如新制定的生產工藝或者操作規程一般要經過質量管理人員審核甚至于審批后才能下發給生產執行,如果這類人員不懂生產工藝,他們怎么參與生產或者操作規程的制定?如果他們不懂工藝怎么主導生產持續改進?更高層次的質量管理人員(經理級、總監級)他們要參與制定質量計劃、質量目標和標準,如果他們不熟悉生產流程,他們怎么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計劃和標準。大家都知道產品質量涉及到產品設計、生產過程控制,其實高層次的質量管理人員為了做好預防控制工作,就需要參與產品設計,如果他們不知道生產工藝怎么能參與產品設計?
其次從職業發展來探討這個問題。質量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最后會到什么職位?質量總監、生產總監、主管生產和質量的副總?如果是質量總監他肯定要熟悉生產工藝、如果是生產總監他必須熟悉生產工藝,如果是主管生產和質量的副總他不懂生產工藝恐怕不行吧?
再從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來探討這個問題,《2010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中規定質量管理負責人至少需要5年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經驗。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質量管理人員必須有生產管理經驗,如果生產管理者不熟悉工藝恐怕不行吧?而在這個規范中也明確說明生產管理負責人和質量管理負責人共同職責第一條就是“審核和批準產品的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等文件;”,如果質量管理者不熟悉生產工藝他怎么審批生產工藝規程?
最后從質量管理發展的方向來探討這個問題。現在隨著質量的發展,質量管理者身影逐漸淡出生產現場。從當初手工操作的年代,每個技師既是生產者也是質量負責人。工業革命后,操作者和質量管理者分開有了生產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質量管理人員逐漸淡出現場質量管理,把生產過程讓給生產操作人員來控制,這在2007年的蘇州部分企業就開始實施。質量管理人員從源頭開始控制質量,現在發展方向是從原輔料質量控制、從產品設計控制、從操作者培訓控制。我也經常和總經理探討,質量管理人員發展目標是成為公司的策劃師、培訓師和導師,領導者公司當然包括生產部門前進,請問這樣的質量管理者他不懂生產工藝他怎么策劃、怎么培訓呢?
總之,我認為質量管理者必須熟悉生產工藝。而且隨著在公司質量管理職位的升高他對生產工藝熟悉程度應該更高。不過,質量管理者熟悉工藝的目的是當好總指揮,指引和領導生產部門更好的做好產品質量而不是越廚代庖來管理生產過程。
上一篇:企業質量管理優化如何著手
下一篇:企業質量管理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