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團活動是TPM兩大基石之一。在TPM活動中,每個TPM小集團活動的程序都是嚴格標準化的。除對設備進行清掃外,其他任何TPM活動都得經過現狀調查、選題、確定對策、確立目標、任務分解與分配、實施、結果確認及再確立新目標的PDCA循環過程。每進行一步都要有方案、有計劃,在得到相關領導的批準后,方可實施。經過PDCA循環,設備始終在良好的狀態下運轉。
TPM小集團活動與鼎鼎大名的QC小組活動方式(工具方法與流程)基本一致,只不過TPM小集團活動的課題選擇主要與設備維護相關,選題范圍比QC小組活動要窄一些。
TPM的八大支柱包括:自主保養、專業保養、個別改善、初期管理、品質保養、技能培訓、事務改善、安全與環境改善。
小集團活動在其中的許多支柱中都有所應用。
自主保養之發生源困難部位改善:自主保養活動中,需要對頻繁發生臟污的污染源和清掃困難部位進行改善,在尋找改善對策的過程中,有些對策容易尋找到,那么就直接加以改善。對于有些不那么容易找到對策的問題,那么就需要通過小集團通過PDCA循環(調查現狀、選擇方向、確定對策、任務分解與實施、結果確認)找到保持設備整潔的有效方法。在這些過程中采用頭腦風暴、五個為什么等方法找到對策。
專業保養之PM分析:PM分析是一種消滅慢性不良、慢性浪費的方式。一個人或一個團隊,采用一套比較標準的分析問題的流程,其過程包括:現狀調查(對現象進行初步描述),問題詳細描述(物理分析和條件整理,對不良現象進行物理性結構化描述),原因分析(整理4M關聯性),原因確認(確認成立條件),尋找解決對策,進行慢性不良改善。
個別改善之團隊課題改善:這是最典型的小集團活動,步驟包括:第一步,對象設備、生產線的選定。第二步,對現狀浪費的把握。第三步,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第四步,分析原因。第五步,制定對策。第六步,實施對策。第七步,效果確認。第八步,鞏固措施。采用的工具方法包括:調查表、排列圖、魚骨圖、對策表、甘特圖、趨勢圖。
品質保養之品質保養活動:1、把握產品質量現狀;2、不良的原因分析;3、不良對策; 4、設備修復;5、設備的預防性改善。
事務改善之事務流程改善:1、選定課題。2、流程現狀梳理,明晰工序流程,對業務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效率進行分析,選出具體的改善方向。3、制定流程改善目標與計劃。4、找出流程環節問題點,并分析根本原因。 5、通過頭腦風暴,針對各種問題和各種根本原因制定改善對策(在流程合理性和高效率方面下工夫)。6、改善的實施(技能培訓、意識提升、流程縮短)。7、成果的確認—效率提升量化成果。8、成果鞏固—標準化、制度化。
安全改善之危險預知訓練:危險分析,確定主要危險因素,制定對策,確定行動措施。
小集團活動在解決TPM不同方面的問題的具體流程略有差異,但都遵循PDCA循環原則,用的是我們日常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
下一篇:從生產管理與設備管理的矛盾說起